DSCN7628.JPG  

最近英國的電視台 BBC 4 頻道播出一個非常特別的電視節目"Scrapheap Orchestra",內容是請英國的樂器製造者們,到資源回收場尋找可用的廢棄物來製作樂器,最後再請職業管弦樂團的團員用這些樂器,在倫敦亞伯特廳演出柴可夫斯基的"1812 序曲"。(scrapheap 即為廢棄物之意。)

 這其實是一個不太容易的企劃,我們或許曾經在網路上看過用瓶瓶罐罐或水桶製作打擊樂器,但是要符合管弦樂團的需求,影片裡說至少要有44 件樂器(包括 12 把小提琴、4 把中提、4 把大提、2 把double bass、還有各式各樣的木管、銅管、打擊樂器)才能滿足"1812 序曲"各聲部的基本編制。

然而用廢棄物來製作專業的樂器豈是容易的事?

不過這些樂器製造者也不是省油的燈,就看他們絞盡腦汁、發揮創意,用各種意想不到的材料,把這些垃圾變成了可演奏的樂器,你看到用排水管做成的小提琴琴身、弓則是用弓箭的弓或釣竿甚至衣架做的,弓毛也從馬尾毛換成假髮,至於 double bass 的琴身是用什麼呢?竟然是用浴缸!!還有單簧管和長笛的鍵是用湯匙和叉子做的,滅火器也變成了"1812 序曲"不可或缺的大砲,不得不說這些樂器製造者們真是太有才了!

DSCN7629.jpg 

DSCN7630.jpg

DSCN7633.jpg

DSCN7631.jpg    

這是BBC 4 網站 Scrapheap Orchestra 的連結,讓你可以用 iplayer 在網路上收看或把影片下載下來,不過我後來發現只限於英國地區才能收看,真的太可惜了。另外,The Strad 雜誌 2011年九月號也有一篇文章特別介紹這個企劃。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b017zn47

我試著把下載下來的影片重新上傳到 youtube,不過似乎 BBC 4 把影片用了特殊的編碼,重新上傳的影片完全沒辦法看,我只找到兩個相關的影片: 

由於小提琴、中提琴和長笛、單簧管的製作者都是我們學校的老師,整部影片一個半小時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場景都是在紐華克的鎮上和學校,而且也滿多同學入鏡,我們在看這部影片的時候其實很有共鳴。

當然,用廢棄物製作樂器是一個極端,大部分的人還是可以用不太昂貴的價錢買到"正常"的樂器,而且製作樂器的材料短時間內不會枯竭,技術也不會失傳,但是,是不是真有那麼一天,會因為戰爭或其他因素讓這些樂器消失?事實上真的有第三世界國家的孩子們用廢棄物來製作樂器,因為他們的物質生活真的太貧乏。

其實樂器製造者們也會思考替代材料,畢竟製作小提琴的木材越來越少,也需要時間生長、風乾,這幾年越來越普遍的碳纖維弦樂器是一例,日本和德國也開發出玻璃和鋁合金材質的弦樂器,這些樂器的音色如何就見仁見智了。

不過這個企劃給我的最大的感觸,就是這些美好的音樂和樂器,都不是偶然發生的,實在是一項恩賜,是人類智慧的結晶,"a triumph of Human Spirit",古典音樂和樂器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幾百年累積的成果,最寶貴的資產就是製作樂器的知識、技術和這些樂器本身,你甚至可以說這些樂器在設計、外型、結構上都已經"接近完美"了,甚至在未來也不需要重大的改進,真的只有替代材料的研究而已。

我何其有幸能成為一個製琴師,我知道我做的琴會透過演奏者的手繼續發出美妙的音樂,即使幾十年後我們都已不在世上,但是我的琴會一直存在,如同三百年前的那些大師,我的名字也佔了製琴史的一頁,即使是非常非常小的一頁。

arrow
arrow

    luthier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