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提琴在運送過程如果發生意外,除了面板之外,另一個很容易受損的地方就是琴頸的這一區,因為長纖維很短,受到突然的強大外力會順著紋理裂開。
比較快速經濟的作法是直接黏回去,再打一根碳纖維棒做補強,只靠膠的黏合力應該是撐不住弦的拉力,有另一個作法是 neck graft,保留原來的琴頭,嫁接新的琴頸,再重新接到琴身上,不過耗費的工時和維修費就會多非常非常多,便宜的琴就不可能這樣處理了。
第一件事是先把指板拆下來,(祈禱指板不是黏死的),如果真的是黏死的指板,那碳纖維棒只能從指板打進去,不過做完之後不影響演奏,也看不太出來,所以別太擔心。
大提琴指板真的比小提琴指板難拆很多,多少也跟它使用的膠有關,指板拆下來之後,最好先把黏在琴頸上的指板屑弄下來,再黏回指板。用沾水的廚房紙巾蓋在殘留的木片上,動物膠受潮之後溶化,木屑就會下來,仔細地黏回原來的地方。我們在拆面板、背板的時候也是一樣的做法。
斷裂的琴頸先黏回去,可以用強一點的 titebond,就不用動物膠了,畢竟我們不希望它以後又裂開,接著鑽一個洞把碳纖維棒上膠後插進去(我用環氧樹脂黏),當然鑽頭的直徑和碳纖維棒的直徑要一樣,洞的深度也要比斷裂處深一些,結構就很穩固了。
碳纖維非常難加工,如果有電動工具會容易一點,不然可是很傷刀子的。
處理好之後就可以把指板黏回去啦,剩下的就照大提琴的一般設定做調整就可以了。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