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1/7628949.shtml

前一陣子因為客人的介紹,聯合報負責新竹縣地方新聞的記者來採訪我,後來就有了上面那則影音新聞,1/11的聯合報也有一個小小的版面。報紙刊出來的時候,其實我對標題感到意外,因為陳美和護理系對我都是過去的事情,非常遙遠了,不過陳美是很多愛樂者都知道的小提琴家,加上"護理改行製琴"給人的反差很大,記者應該是基於這樣的考量,希望能吸引讀者的注意,進而閱讀內文,更何況他為了採訪,還先在網路上觀察我一兩個月,最後才登門拜訪,而且沒付他一毛錢,他幫我做免費的廣告,我非常感謝。

(事實上報紙刊出的隔天一早,就有某電視台節目製作單位的工作人員打電話來,說可以幫我在他們的節目中,製作一個六分鐘的影片,製作費則要好幾萬,由我支出,我當然是直接婉拒了)

其實還是常有人會問我為什麼會出國學製琴...

我是在國中升高中的暑假開始接觸小提琴,真的是拉了之後就無法自拔,每天都要練上好久的琴,曾經有考音樂系的念頭,但以當時的情況,不敢奢望真的去考音樂系,連鋼琴都不會,音樂班學生要學的視唱聽寫、和聲樂理也完全沒接觸過,本來念第三類組想考生科(當時正好是遺傳工程要起步的時候),但也因為時間都花在小提琴上,聯考考得不好。進入輔大之後,一方面想著轉系或修輔系(我後來是修生物系輔系),一方面參加管弦樂社繼續練琴,也參加了當時的所謂的假管(註)。

在輔大期間,我開始跑台北的琴行和修琴師的工作室,對小提琴的了解和喜愛日益加深,讓我更渴望將來能從事和小提琴有關的工作。我在二十歲的時候,有了出國念製琴學校的念頭(當時只知道 Cremona 那間),可是台北某琴行的老闆告訴我,台灣的樂器市場很亂,我出國學製琴,回國之後不會比較好,還不如去念音樂系,當小提琴老師比較穩定!

當時不夠勇敢(不敢出國、不敢走一條未知的路),聽了他的建議,離開輔大,先當兵,正式拜師準備考音樂系,後來就用轉學考的方式考進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主修小提琴。音樂系四年的時間還滿快樂的,"像"音樂系學生那樣學音樂(我一直不覺得我是音樂系學生),也學習當個好老師,教小朋友和大人拉小提琴,但我也知道,如果要教琴或拉琴當終身職業,勢必要出國或繼續念台灣的研究所才有足夠的競爭力,但我始終無法克服遇到術科考就緊張拉不好的毛病(音樂班都是從小考到大的),以我的條件其實也很難跟從小學音樂的人競爭(音感不夠好,而且許多技巧的東西要從小訓練)。

而我心中的渴望-"學製琴",加上幾年的觀察,我真的知道台灣實在太需要優秀的製琴師,決定了我非得成為製琴師的"宿命"

後來我跟台北滿多製琴師/修琴師詢問學製琴有關的訊息,不過在幾年前製琴還真的是不得其門而入,找不到人學,就算找到人學,人家也不見得願意教,最後還是決定出國念製琴學校,開始四年製琴和修琴的學習。(至於當時為什麼選擇的是紐華克而不是一般人都想到的 Cremona,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四年的時光過得很快,許多的點點滴滴,我都記錄在無名和奇摩的部落格,當然還有現在在用的痞客邦,看官如果有興趣,可以一一點閱。

現在成為製琴師(luthier),有了自己的工作室,為音樂人和台灣的樂器市場盡一分力,

一路上雖然充滿波折,但我覺得我很幸運,有多少人能夠找到自己的理想或抱有夢想,而且有機會實現呢?

我們何其有幸,有音樂和其他類型的藝術作為人類文化的資產,我不敢說每個以音樂為職業的演奏家或是老師總是快樂的,但我相信每個人,不論是職業、業餘,或只是剛開始學音樂的小朋友,都能在從事音樂活動時找到快樂。

偶而我會在聽到電影新天堂樂園的主題曲時,想到以前參加假管的光景,也會想到一路上認識的許多朋友,寫這篇文紀念這些事情,也寫給以前、現在和未來學習音樂的朋友們!

註:假管,即假期青年管弦樂團,為周雯雯老師在1993年創立的學生管弦樂團,團員多半為非科班學生,每年的寒暑假在北港集訓數日,之後巡迴演出(就像國外的音樂營),給團員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可惜在SARS 爆發那一年停辦,之後因為團員的相繼畢業,未能順利交接,隔年要再辦就無法順利成行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製琴
    全站熱搜

    luthier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