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viotti_01.jpg  

在提琴發展史上,義大利小提琴家維奧第(G. B. Viotti)對 Stradivari 地位的建立可說是功不可沒,十八世紀的歐洲還是流行德國的史坦納(J. Stainer)或是 Amati 等音色甜美但"格局"較小的提琴(當然這也和當時的音樂背景有關),隨著帕格尼尼和維奧第等超技派的小提琴作曲家兼演奏家的興起,音量較小的提琴逐漸無法滿足他們的需要,當維奧第發現了 Stradivari 的潛力(規格宏大的樂器更符合獨奏家的需要),開始在他的音樂會中使用,橫掃整個歐洲,乃至巴黎、倫敦,人們開始把焦點放在 Stradivari 的琴上。

關於維奧第和 Stradivari 的關係,奇美博物館有一些網頁可以參考:

http://archive.music.ntnu.edu.tw/chimei/m-mus009.html

http://archive.music.ntnu.edu.tw/chimei/v-Ita0024.html

(第二個連結的照片是 Viotti,但是內文是史氏的大提琴)

Stradivari 在 1709 年做了幾把小提琴,其中兩把被維奧第擁有過,一把叫 Marie Hall-Viotti(奇美博物館擁有),一把叫 ex-Bruce(皇家音樂院擁有),兩把都是很漂亮的琴,保存狀態也很好。

回過頭來講講 Stradivari 的琴,史氏一生都在進行提琴形制和聲音的研究,先前說過在1690 年發展他的長型琴 (long pattern,琴身長可到362 mm),1700 年進入他的 "Golden Period",之後發展出兩個重要的新琴型 "P mode"(1705 年)和 "G mode"(1708 年),琴身縮短,回到357 mm,但琴身加寬,弧度也變得較扁平、更低。

不過這把琴,根據英國古琴權威 John Dilworth 的說法,它是 Stradivari 在 1689 年製作的 PG mode。

2008 年在法國的蒙特利爾,有個 Stradivari 的特別展覽,奇美的 Viotti 1709 也是參展的作品之一,有一些關於這把琴的詳細描述:

http://www.antoniostradivari.net/en/viotti-1709.html

至於我自己這把 Viotti,參考的是皇家音樂院那把,去年要拿去巴黎參加製琴比賽的,所以用料比較"不惜成本":
德國 AA 級面板,S 級背板、側板,保加利亞玫瑰木配件,十年 DE LUXE 琴橋。
其實我不是很喜歡用商業術語來介紹自己的東西,什麼高級、頂級、旗艦款,出現這些形容詞,水準就 low 了,我想懂的人就懂,琴好不好,拿在手上,拉了就知道。
等回到台灣,有興趣的人再來我工作室試琴吧~
 

viotti_10.jpg 

viotti_11.jpg 

viotti_12.JPG 

viotti_14.jpg

viotti_15.jpg 

viotti_16.jpg

viotti_17.jpg 

 

arrow
arrow

    luthier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